山西省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欢迎您的访问!

    未来五年,城市地质工作如何发力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次数: 加入时间:2017-03-08 00:0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因此,有必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研究未来5年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城市地质工作对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取得明显进展
      近10年来,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取得明显进展。
      创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理念。城市地质工作分类创新方面,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按解决问题途径、地质工作方式、解决地质安全危机事件手段划分地质工作类型。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各级政府和地勘单位都主动考虑如何加强地质工作,用理念发展型思想作指导,地质工作在服务中获得真正加强和极大发展。城市地质安全危机管理理论创新方面,提出了《北京市非正常情况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管理战略框架》建议方案,严防非正常情况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事件发生。
      创立了浅层地温能地质学理论体系。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浅层地温能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浅层地温能资源》、《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三部专著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等20余篇论文;创立了完整的浅层地温能地质学理论体系,首次明确了浅层地温能属于资源范畴的概念,科学厘定了浅层地温能概念,研究了浅层地温能资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创立了完整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体系,提出了资源赋存条件评价、开发利用方式适宜区划、资源潜力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评价信息系统建立的原理和方法等。
      构建了城市地质调查和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出版了《中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指南》,对城市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遥感、钻探工程、地球物理、环境地球化学、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等技术方法与技术规程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了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提出了顺义平原区式、门头沟采空区式、延庆水库浸没区式和房山山区式四类北京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方法体系。
      城市地质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近10年来,城市地质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开展了一系列战略研究。如北京市完成了《北京市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包括《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与开发战略研究》、《北京市地面沉降对城市安全影响战略研究》等10份研究报告,找出影响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战略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程度不高,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制约性明显,城市发展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完成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和重要战略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如完成了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北京市岩溶水勘查评价工程”、“北京市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北京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评价”、“首都经济圈重大线性工程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北京市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北京市地质灾害调查”、“北京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
      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如北京市开展了北京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作,该平台包括八大监测预警系统和一个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目前已建成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平原区土壤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监测预警系统和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Ⅰ期),拟建活动断裂监测预警系统、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重大构筑物及地下空间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初步研发了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十三五”城市地质工作的战略思考

      “十三五”时期,城市地质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支撑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突出 “监测”和“预警”特点,加快“高智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模式由问题推动型向理念发展型转变,工作方式由调查评价型向监测预警型转变,建设“高智能”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构建城市发展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筑牢生态地质安全屏障。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地质数据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由原来的信息化、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通过子系统间的高度融合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如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系统的GPS数据可用于城市活动断裂监测预警,能够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率;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也将实现数据实时、自动采集,降低技术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强化“综合”和“精度”意识,加快“高精度”地质条件适宜性综合评价步伐。统筹协调“水、工、环”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实现城市地质工作由“低精度”的水工环“单项”适宜性评价转变为“高精度”的地质条件适宜性“综合”评价。以往的“低精度”的水工环“单项”适宜性评价,以比例尺1:5万和1:10万为主,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而“高精度”的地质条件适宜性“综合”评价,可按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精度调查工作,但比例尺须大于1:2.5万,以满足规划建设部门的需要。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树立“低碳”和“循环”观念,提高可再生能源对城市能源供给的保障能力。实现由勘查开发“传统能源”转为勘查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城市低碳循环发展。随着城市传统能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勘查开发意义重大,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可有效缓解能源、环境危机。北京将围绕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场馆等重大建设工程,率先创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低碳”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供给的主流。地热“两能”的勘查和开发将成为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
      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淡化“地质色彩”,提高地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融合”程度。城市地质工作内容正在向多目标、多参数转化,支撑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从原来的国土资源部门,扩展到规划、水务、城建、环保、农林、发改、交通、能源、人防等十几个政府部门。实现城市地质工作由地质部门的“孤军作战”向与其他部门合作共为的“联合作战”转变,促进地质工作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广“互联网+地质”模式,提高市民共享地质服务的程度。推广使用“互联网+地质”的成果应用方式,提高地质成果服务广大市民的程度,让广大市民通过互联网直接共享地质成果。如大众通过网络点击,直接获取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等相关信息,达到减灾防灾目的。

       (作者为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三水)    电话:0354-2518191    传真:0354-2518191    信箱:sxskyoffice@163.com

Copyrights 2013 SXSSK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9013303号-1

晋公网安备 14070202000087号